高精技术
【新医技术谈】从"震"到"静"|奶奶说:“我的头和手终于不再抖了”
时间:2025-03-10   供稿:神经外四科 尹一帆 姜磊   点击:9

手和头不停地“抖”

慢慢的水都喝不到嘴里还撒了一身~

再后来~自理变得愈加困难

到底发生了什么?

64岁的兰奶奶,出现头部、手部颤抖症状持续15年了,起初症状并不重,只是轻微地颤抖,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她就没有在意。渐渐地症状严重了,头部、上肢颤抖得厉害,吃饭没法拿筷子、端碗,喝水杯子递不到嘴边,洒的满身都是,需要老伴帮忙,生活自理成了大问题。

兰奶奶感慨:“这病太折磨人了,没一点生活质量,我简直是受够了!”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她慕名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四科寻求姜磊主任的帮助,经观察症状、了解病史、专业评估,最终兰奶奶被确诊为“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规律性的震颤,通常在患者尝试使用手部或维持特定姿势时加重,这种震颤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书写、拿杯子、吃饭等。

特发性震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多见,虽然特发性震颤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严重的震颤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相当大的困扰,使简单的行动变得十分困难,进而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和出现社交障碍。

入院后,兰奶奶经详细查体、完善检查后,手术指征明确,判断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经与家属充分沟通,神经外四科主任带领医生团队为兰奶奶实施特发性震颤DBS神经调控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4周,脑起搏器开机调试。开机后,兰奶奶的震颤症状消失了,且没有出现任何特殊不适反应,喝水、吃东西、写字、拿东西都变正常了。

深部脑刺激(DBS)治疗:

深部脑刺激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脑内特定部位植入电极,发送电刺激以调节神经活动,从而减轻震颤。DBS主要针对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或药物副作用严重的患者。DBS能够显著改善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术后,患者通常可以恢复较高水平的日常功能,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关于DBS手术:

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心理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DBS手术。

电极植入:在立体定向仪的引导下,将电极植入脑内震颤相关的特定靶点,如丘脑底核(Vim核)。

刺激器植入:将刺激器植入胸部皮下,并与脑内电极相连。

术后调试:术后根据患者的症状逐步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DBS的优势:

效果显著:研究表明,DBS对特发性震颤的症状控制效果明显,可大幅减少震颤幅度。

可调节性:DBS装置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节,优化治疗效果。

可逆性:与传统的毁损性手术不同,DBS手术是可逆的。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或疗效不佳,可以通过调整刺激参数来改善这些副作用,必要时可以关闭刺激器,恢复到术前状态。

安全性高:DBS手术相对安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除此之外,DBS手术还适用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癫痫等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DBS手术的适应症范围在不断扩大。例如,它也被用于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外四科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外四科,主要收治功能性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病种包括:难治性癫痫、继发性癫痫、神经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癌痛等)、面肌痉挛、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冻结步态、脑卒中后遗症、强迫症等功能性神经精神类疾病。

近年来,团队熟练应用并开展DBS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百余例,并开展包括强迫症在内的精神疾病的DBS外科治疗。

此外,科室熟练开展各种类型的癫痫手术,包括颞前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症状性癫痫病灶切除术,迷走神经电刺激(VNS),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等。

姜磊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新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外四科主任。

兼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调控与功能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脊柱和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新疆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疾病:

①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等);

②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丛集性头痛、舌咽神经痛、残肢痛、糖足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③意识障碍外科治疗;

④各种类型的神经损伤及周围神经的神经修复治疗;

⑤精神类疾病的外科治疗;

⑥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上一条:【新医技术谈】2016个小时全力救治,守护880g宝宝勇闯生命难关
下一条:【新医技术谈】遇到“肝肾囊肿”别慌张,超声介入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