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完成200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体肝移植手术量居世界第一
时间:2025-03-10   供稿:肝胆包虫病外科   点击:9

2025年2月25日,一名来自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的57岁晚期包虫病患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了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这是新医大一附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移植团队完成的第200例自体肝移植手术。

本次手术在新医大一附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名誉主任温浩教授指导下,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吐尔干艾力·阿吉,消化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邵英梅和肝胆包虫病外科副主任蒋铁民携团队与中心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陆晨表示,自医院2005年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自体肝移植手术以来,历经20年临床积累与技术创新,今日突破200例大关,实现了从“首例探索”到“全球领先”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成就凝聚了医院几代人的智慧与坚守,尤其在复杂肝病治疗领域,团队通过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技术,显著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及术后生存质量‌。他说,当前技术体系已形成“诊疗-科研-转化”全链条优势,团队规模与学科影响力同步跃升。未来将重点推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加速创新成果向精准诊疗方案转化,为终末期肝病救治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自体肝移植手术,全称为“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因其难度及复杂程度大,被视为肝胆外科和肝移植领域的巅峰手术,成为“宝塔尖上的明珠”。该手术是在肝巨大病灶患者尚有部分足量健康肝组织的情况下,将肝脏离体或半离体,切除侵犯重要血(脉)管的巨大病灶,精修健侧余肝后重新原位移植回体内。这种术式不仅能解决供肝紧缺的瓶颈问题,且由于移植的是自体肝脏,患者术后不用服用抗排斥免疫抑制药物。无论从经济负担、术后管理抑或是患者体验角度,该术式都是现阶段理想的肝移植术式。

自1997年新医大一附院肝移植团队开展猪肝脏移植成功以来,多年间,肝移植团队始终聚焦于自体肝移植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200例手术挽救了许多重症肝病濒临死亡患者的生命。

发展历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全疆最早拥有肝脏移植资质的医院,也是疆内国家级器官移植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建设单位之一。自1997年以来,在北京协和医院黄洁夫、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浙大一院郑树森、华西医院严律南等国内外院士和知名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医院的肝移植技术成熟度和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2005年,新疆肝移植团队在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亲临指导、董家鸿院士和何晓顺教授协作下,共同为肝门部胆管癌侵袭下腔静脉开展了国内首例ELRA并获得成功。2010年,新医大一附院温浩教授团队与董家鸿院士团队协同,成功地实施了全球首例终末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自体肝移植,从此开启了自体肝移植领域新篇章。

近10年来,肝移植团队聚焦于自体肝移植(ELRA)领域,目前共完成自体肝移植手术200例,是全球自体肝移植数量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单位,并赴北京、青海、四川、西藏等多省市开展此术式,还走出国门赴哈萨克斯坦开展此术式,实现了从技术输入到技术输出的跨越。

相关文章在国际顶尖专科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2020年影响因子20.59)发表并推荐优秀论文应用杂志封面,前法国外科学会主席Georges Mantion院士发表评述称“We dreamed of it, They did it(他们完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术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著名的离体外科专家Tomoaki Kato教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评述称“该团队使自体肝移植技术获得重生”;在2018年法国医学科学院大会和2018年国际器官移植高峰论坛上,此项创新被誉为“中国对世界肝移植的创新贡献之一”;2019年中国器官移植大会因本单位在该术式领域的重要贡献专设分会场,并在大会上高度评价为“宝塔尖上的明珠”,并得到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认可和“生命接力”计划的资助,这是令团队非常自豪的成绩。

历经20年的求真探索、执着努力,新医大一附院在肝移植关键技术上不断集成创新,如简约式门-腔静脉分流、门静脉栓塞或联合肝离断二步肝切除术后自体肝移植、辅助性部分自体肝移植术、自体脐静脉重建血管、联合右心房重建的半离体自体肝移植等,实现了术中零死亡,临床治愈率达到90.10%、Ⅲa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14.49%的出色成果。


上一条:AI医联·智启新章:DeepSeek人工智能开启新医大一附院智慧医疗新纪元
下一条:新医大一附院4位委员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积极履职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