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技术
17小时拉锯战!为多脏器终末期复杂包虫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时间:2023-09-28   供稿:肝胆包虫病外科 蒋铁民   点击:9

历经17个小时的手术

新医大一附院多学科团队

共同协作,排除万难,精准救治,

成功为多脏器终末期泡型包虫病患者

实施“双高精尖”手术。

标志着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准医疗再上新台阶。

消化血管外科中心邵英梅主任(右2)与肝胆包虫病外科吐尔干艾力主任(左1)、蒋铁民副主任(右1)进行包虫病灶体外切除及肝脏修整

心脏外科张为民主任医师(左2)进行心脏包虫切除

59岁的成阿姨(化名)曾于二十多年前诊断为肝包虫病,并先后进行两次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均出现了复发。近些年,成阿姨的病情逐渐恶化,并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身形日益消瘦,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医院的检查让年近花甲的成阿姨惊慌失措:肝包虫已侵犯心脏!成阿姨辗转全国各地求医,但复杂的病史及日益加重的病情,使其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也让诸多医师们感到无能为力。

在得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病外科在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侵犯临近器官方面经验丰富,成阿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医院。

虽然新医大一附院肝胆包虫病外科医师团队对成阿姨肝包虫心脏侵犯的复杂病情有思想准备,但进一步的术前评估却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两次开腹肝脏手术导致成阿姨的肝脏明显变形,原有的解剖结构已发生严重改变。此次复发的泡型包虫病灶以第二肝门为中心,侵犯肝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双侧膈肌、心包,沿肝后下腔静脉一直延伸至右心房,导致大约三分之二的右心房被病灶侵蚀。

显然,单纯的离体肝切除及自体肝移植术已无法满足根治性切除的需求。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肝胆包虫病外科立即组织心脏外科、麻醉科、影像中心和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进行多学科讨论(MDT)。

最终,专家们集思广益,提出了自体肝移植+体外循环技术支持下右心房+下腔静脉修复重建的根治性手术方案,为彻底切除病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希望。

面对如此复杂的手术,术中成阿姨不但要耐受整个肝脏离体后的数小时无肝期考验,还要经历体外转流心脏停跳重建右心房的关键过程。期间,不仅要有精准高超的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还需要严格调控凝血功能才能保证手术安全。

手术当日,医院肝胆包虫病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以及中心手术室团队紧密协作:肝胆包虫病外科医师负责全肝游离、全肝切除、肝脏冷灌注、下腔静脉人工血管临时重建、门-腔静脉临时改道分流、肝脏血管和胆管的精细修补和重建,以及自体肝脏原位移植;心脏外科医师负责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状态下完成右心房包虫病灶切除以及生物补片重建右心房;麻醉科和中心手术室团队对维持患者术中体征及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大力支持及有力的保障。

最终,在多部门医护团队的配合下,这场长达17个小时的“拉锯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阿姨(上左 6)与肝胆包虫病外科医护人员合影

术后,成阿姨转至重症医学中心进一步监护与治疗。经各学科悉心治疗与照护,成阿姨于近日顺利出院。出院前,成阿姨与家属为医护人员送上锦旗,并向全力救治的医护团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新医大一附院此次实施的首例针对肝包虫侵犯心脏的“自体肝移植+体外循环心房重建”术,再次为终末期复杂肝包虫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该联合手术的成功更实现了包虫肝外脏器侵犯真正意义上的无禁区切除。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球最早开展肝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且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该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病外科作为国家普外科重点专科和国家地方病重点专科,开展针对肝胆良恶性疾病的各类腹腔镜手术以及胆道疾病的外科内镜微创治疗,并以成熟的移植及显微外科技术作为支撑开展了高难度的扩大半肝切除加重要血管重建、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腹腔镜及机器人下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多种术式,多年来开展高难度首例、首创手术和新技术多达四十余项,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新医大一附院已完成自体肝移植术171例,其中肝胆包虫病外科先后完成了包虫侵犯肺脏的自体肝移植+肺部分切除术、包虫侵犯胰腺的自体肝移植+胰头切除+胰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包虫侵犯肾脏的自体肝移植+肾切除术等。

来 源:肝胆包虫病外科 蒋铁民

责 编:姜虹


上一条:【新医技术谈】三台高难度TAVI手术 肿瘤病史患者面对主动脉重度关闭时的“心”选择
下一条:三指末节离断!新医大一附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成功为患者保全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