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技术
历经16小时手术!世界首例!新医大一附院在复杂包虫病诊治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时间:2024-04-28   供稿:肝胆包虫病外科 蒋铁民   点击:9

被告知手术风险非常高,

手术难度极大,

辗转多家医院无果

……

在新医大一附院,

经过多学科专家讨论

历经16小时的拉锯战,

专家团队开展

“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成功治疗多脏器终末期泡型包虫病患者

近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病外科团队为一名27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针对泡型包虫病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上周已康复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启了腹腔多脏器泡型包虫病治疗的新篇章。

来自四川的小更(化名)长期腹痛,先后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最终被确诊为终末期的多脏器泡型包虫病。巨大的病灶不仅侵犯了他的肝脏、胰腺和膈肌,还蔓延至淋巴结及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由于病灶侵袭广泛,小更被告知手术风险高,难度极大,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根治切除。

经多方打听和咨询后,患者和家属了解到新医大一附院肝胆包虫病外科在疑难包虫病诊治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他们决定远赴新疆,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救治。

在新医大一附院肝胆包虫病外科,专家团队仔细了解了小更的病情,认为小更的肝脏病灶巨大,已累及腹腔大血管,并且侵犯了胰腺头部,病情的进展将严重威胁小更的生命。考虑到患者病情复杂,肝胆包虫病外科多次邀请胰腺外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探讨治疗方案。

会诊专家们认为:

手术的难度在于肝泡型包虫病广泛侵袭腹腔大血管、胰头等重要结构,体内切除困难且大出血风险极大,因而根本无法完成在体病灶完整切除。最终,为实现最大化的根治性切除,大家共同制定了“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个体化方案。

经过周密的术前讨论、术式规划、应急预案和充分医患沟通后,2024年3月21日,在新医大一附院温浩教授、吐尔干艾力·阿吉教授、邵英梅教授、麻醉科、重症医学中心以及中心手术室等科室的密切协作下,术中首先将腹腔内巨大的包虫病灶以及被其侵及的肝脏、胰头在内的多脏器完整地移出体外;随后手术团队在离体状态下对肝脏病灶进行了切除及血管修补重建后剩余的肝脏被重新移植回患者体内;最后,在依次完成了胰-肠、胆-肠以及胃-空肠吻合,历经16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在重症医学中心和肝胆包虫病外科全体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小更恢复良好,已于上周顺利康复出院。

新医大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吐尔干艾力·阿吉教授:

离体肝移植自体肝移植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为外科手术技术的皇冠,联合实施两种手术难度陡增。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移植中心针对肝恶性肿瘤及脂肪肉瘤疾病等实施了8例此类术式。我院此次开创性地将其用于多脏器终末期泡型包虫病尚属全球首例,这也标志着我院在复杂包虫病诊治领域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球最早开展肝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且手术例数最多的中心之一。该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病外科作为国家普外科重点专科和国家地方病重点专科,长期开展了肝胆良恶性疾病的各类腹腔镜手术以及胆道疾病的外科内镜微创治疗,并以成熟的移植和显微外科技术作为支撑开展了高难度的扩大半肝切除加重要血管重建、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腹腔镜及机器人下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多种术式,多年来开展高难度首例、首创手术和新技术多达四十余项,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新医大一附院已完成自体肝移植术183例,其中肝胆包虫病外科先后完成了包虫侵犯肺脏的自体肝移植+肺部分切除术、包虫侵犯心房的自体肝移植+右心房重建、包虫侵犯胰腺的自体肝移植+胰头切除+胰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包虫侵犯肾脏的自体肝移植+肾切除术等。


上一条:全疆首例!新医大一附院开展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梅杰综合征
下一条:高血压治疗新突破——新医大一附院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科谢翔教授团队开展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